•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5年第6期1001-1006,共6頁

    華北小農戶不同規模化組織的生產效率研究

    作者:曹國鑫,王文珂,張宏彥,劉娟,張福鎖,張衛峰

    摘要:小農戶是我國農業生產主體,也是實現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主要貢獻力量,因此提高小農戶的生產效率對提高我國的糧食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以河北省曲周縣小農戶向規模化經營轉變的幾種典型模式(種糧大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高產創建以及一種新型的農民組織模式一大方操作)為對象,比較2012年夏玉米不同組織模式下農業生產因素,包括土壤,施肥,水分,勞動力及現金成本的差異,分析其農業生產效率,探討不同農戶組織方式生產效率差異及其原因。結果表明,不同形式的農戶組織在滿足農戶技術需求和服務需求方面開展的工作存在明顯的差異。與分散經營模式相比,向規模化經營轉變的農戶產量提高了2.9%-15.7%、關鍵技術平均到位率提高了18-71個百分點、農業勞動生產效率提高了36.8%-103.8%,在資源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資本生產率方面,除種糧大戶低于分散經營農戶之外,其他三種典型模式均高于分散經營農戶,其中,大方操作模式在綜合提升小農戶各項效率效益方面表現更為突出。研究揭示了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規模化經營方式結合更加具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優勢。

    發文機構: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

    關鍵詞:大方操作效率農戶組織合作社小農戶combining land for uniform practiceefficiencyorganizational formgrain cooperativessmall farmers

    分類號: F32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