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5年第5期748-754,共7頁

    六盤山特困片區村域空間貧困調查與分析--以寧夏西吉縣為例

    作者:裴銀寶,劉小鵬,李永紅,韓文文,安瓊

    摘要:基于貧困農戶的調研數據,采用貧困發生率、貧困缺口率、SPG指數、貧困承受等指數對樣本村的貧困廣度、深度及強度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1)各地形區和各民族村的恩格爾系數、貧困發生率和貧困缺口指數三者之間的動態趨同度較高。2)各地形區和各民族村的貧困承受指數和SPG指數整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貧困狀況向好趨勢明顯。3)各貧困村的脫貧時間在逐年縮短,扶貧工作取得切實成效,而黃土丘陵溝壑區貧困村的貧困廣度、深度和強度是三地貌之最,扶貧負擔仍然很重。村域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必須確保前期問卷設計的多維性,注重扶貧政策制定的均衡性、特殊性和資源分配的區域性,并要加強后期的技術動態監測與創新管理。

    發文機構: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關鍵詞:空間貧困地理資本貧困指數調查與分析村域六盤山特困片區spatial povertygeographic capitalpoverty index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village levelextrem e poverty in L iupan M ountain areas

    分類號: F127.8[經濟管理—世界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