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5年第5期803-810,共8頁

    制度變遷與草地退化的關聯性分析--以錫林郭勒盟為例

    作者:馬梅,喬光華

    摘要:通過對內蒙古改革開放以來草地制度變遷進行系統梳理,采用錫林郭勒盟1981-2013年數據,分析其草地退化的演化軌跡,探究草地退化與產權制度和政策之間的關聯性。研究表明:從1978-2000年,錫林郭勒盟牲畜數量持續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然而草地退化面積增加,牧草質量下降,退化問題嚴重,這主要由于草畜承包時間上的錯位及草地公有與牲畜私有產權之間的矛盾造成;從2000-2010年,退化面積下降,退化態勢得到遏制和扭轉,但由于“草畜平衡”測定標準的局限性及禁牧補貼偏低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2011年至今,退化總體趨勢得到遏制,且區域整體呈好轉態勢,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制度存在禁牧周期短、補助標準固定化的缺陷。草地退化與產權制度和政策有極強的關聯性,針對各階段草地制度與政策的缺陷,結合國內外草地治理經驗,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制定草地承包制度期限的長期性;建立基于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最優的“草畜平衡”制度;實行生態補償制度的長期性;加大生態補貼力度,并建立動態性和市場化的補貼標準;以及提高草地政策的監督管理力度。

    發文機構: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畜牧業經濟重點研究基地

    關鍵詞:制度變遷草地退化草畜雙承包關聯性分析錫林郭勒盟institutional changegrassland degradationgrassland and livestock contracting systemcorrelation analysisX ilinguole

    分類號: F061.5[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