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5年第4期702-707,共6頁

    中亞熱帶典型紅壤區土壤氮礦化動力學參數估算

    作者:周吉利,鄒剛華,彭佩欽,李勇

    摘要:氮素礦化是土壤氮循環的重要環節,土壤氮礦化參數對于正確評價土壤供氮潛力和指導土壤氮素管理有重要意義。采用35℃淹水厭氧短期培養法研究了中亞熱帶典型紅壤丘陵區五種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氮素的礦化作用。利用雙一級動力學模型(雙氮庫模型)對礦化過程進行擬合與比較,并利用土壤理化性質對氮礦化動力學參數進行估測。結果表明,土壤氮素快速礦化主要在淹水培養前7 d,于28 d礦化曲線即趨于平穩;雙氮庫模型能很好的擬合氮礦化作用。菜地、稻田、荒地、林地和茶園土壤的易礦化氮庫礦化勢分別為85.9 mg/kg、184.4 mg/kg、64.5 mg/kg、37.0 mg/kg和11.4 mg/kg,其占全氮的比率分別為5.77%、8.65%、4.42%、3.31%和1.25%,其易礦化速率常數分別為0.31、0.58、0.15、0.07和0.17(1/d)。應用雙氮庫模型擬合的易礦化氮庫礦化勢和易礦化速率常數與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p H和碳氮比有顯著相關性;利用全氮及p H兩變量能較好地預測氮礦化勢和礦化速率常數,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對氮素礦化動力學參數估算具有更關鍵作用。

    發文機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厭氧培養氮礦化作用氮礦化勢參數估算空間化anaerobic incubationnitrogen mineralizationsoil organic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parameterestimationspatial regionalization

    分類號: S158[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