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銀寶,劉小鵬,李永紅
摘要:基于資源、生態經濟學及區域地理學理論,運用收益還原法、替代法等方法,對"三西"地區2009-2012年的虛擬耕地價值進行核算。結果顯示:1)因各區地理資本不同,各區各類型的虛擬土價值總量與單位價值量呈現明顯的區域差異性。2)研究期間,"三西"地區耕地年供約497.96×1010元的服務價值是顯化的產能虛擬土價值(均值84.54×1010元)的5.89倍。若將耕地的非市場價值納入耕地利用決策體系,將會有效抑制耕地的過度非農化。3)"三西"地區耕地價值以資源虛擬土價值(社會價值)為主,占總價值的比重在64%-68%之間,且呈上升態勢。4)研究期間,"三西"各區的各虛擬土價值總量與單位價值量整體不穩定,耕地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用不高,承擔的社會保障壓力大。5)河西區與定西干旱區2012年的單位耕地總價值是各區補償標準的4.03倍和3.70倍。現行征地統一年產值補償標準(2009年)偏低,有待提高。
發文機構: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關鍵詞:虛擬土耕地價值核算“三西”地區virtual landcroplandvalue computation"Sanxi" area
分類號: F323.21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