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5年第2期303-308,共6頁

    水稻秸稈不同處理方式對亞熱帶農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氮素礦化的影響

    作者:李卉,李寶珍,鄒冬生,吳金水

    摘要:通過室內模擬培養試驗,添加水稻秸稈及由此熱解產生的生物質炭,分析亞熱帶典型旱地土和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及氮素礦化的變化動態,探討添加不同處理方式的水稻秸稈對土壤碳氮礦化的影響。結果表明,培養35 d后,與對照(CK)相比,添加生物質炭處理,旱地土MBC、MBN、礦化氮量分別增加了34.6%、163.1%和6.4%;水稻土MBC沒有明顯差異,MBN和礦化氮量分別增加23.0%和15.1%。添加秸稈處理,旱地土MBC、MBN分別增加了90.4%和203.8%,礦化氮量卻減少了22.2%;水稻土MBC、MBN、礦化氮量分別增加了13.4%、19.9%和7.3%。研究闡明了生物質炭添加對農田土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氮素礦化具有促進作用,而對土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響卻因土地利用方式的差異而略有不同;水稻秸稈添加對微生物生物量均有促進作用,其促進程度基本高于生物質炭,而對氮素礦化的影響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發文機構: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長沙農業環境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生物質炭秸稈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銨態氮硝態氮biocharrice straw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ammonium nitrogennitrate nitrogen

    分類號: S154.3[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S141.4[農業科學—肥料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