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超,杜昭陽,陳召亞,許皞,陳亞恒
摘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可為城鄉統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三大戰略提供手段支撐。該文以商品糧生產基地河北省盧龍縣為例,從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適宜性(低度適宜S1、中度適宜S2、高度適宜S3)和空間布局協調性(低度協調C1、中度協調C2、高度協調C3)兩方面構建評價指標與方法體系,采用灰色關聯評價和互斥性矩陣分類相結合的方法,將待評價矢量數據轉換成30m×30m的空間柵格數據,對其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布局進行評價。依據評價結果,將適宜性指數與協調性指數組合類型中的“S3C3、S2C3和S3C2”覆蓋地區確定為優先保障建設區、組合類型中的“S2C2、SIC3和S3C1”覆蓋地區確定為正常推進建設區、組合類型中的“S1C2、S2C1和S1C1”覆蓋地區確定為延緩滯后建設區,優先保障建設區、正常推進建設區和延緩滯后建設區建設規模分別為12372.33hm^2、13978.95hm^2和14357.65hm^2,不建設(規劃扣除允許和有條件建設區占用農田)區域規模為3200.64hm^2。該研究將為開展具有區域特色和務實高效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提供科學參考。
發文機構:河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國土資源學院 張家口市商業銀行廊坊分行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柵格數據建設適宜性空間協調性建設時序河北省盧龍縣high quality basic farmlandraster data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spatial coordinationconstruction sequenceLulong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分類號: F301.2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