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4年第4期385-391,共7頁

    中國糧食全要素生產率及影響因素的區域分異研究

    作者:馬林靜,王雅鵬,田云

    摘要:采用2001—2010年選取的我國30個省份有關糧食生產的面板數據,運用基于DEA—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方法,對我國糧食主產區、主銷區和平衡區的糧食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指數進行了測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動態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時空差異及變化源泉,在此基礎上,探索了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值一技術效率指數、技術進步指數的外生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主產區全要素生產率指數10年內平均增長0.28%,得益于技術效率的提高和技術進步,主銷區呈現出糧食生產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損失并存,“雙軌損失”導致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平均下降0.35%,平衡區受技術進步的惡化影響導致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平均下降0.69%;中央惠農政策的實施對提高主產區的糧食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有顯著作用,而對主銷區和平衡區的影響具有一定滯后性;人均糧食生產規模和種糧機械化水平對糧食主產區的全要素生產率均有負向影響,而對糧食主銷區的全要素生產率都為正向影響。對于糧食產銷平衡區,人均糧食規模的擴大能夠改善技術效率,但對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有反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糧食生產率的對策建議。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影響因素區域差異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echnical efficiencytechnical progressinfluencing factor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分類號: F32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