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飛,李清華,林營志,林誠,林新堅,劉玉潔
摘要:以福建閩侯典型冷浸田為例,通過連續兩年定位監測比較的方法,研究了同一小流域冷浸田與非冷浸田(灰泥田)地下水位與農田小氣候生境特征及其差異。結果表明,灰泥田地下水位常年波動較大,且主要發生在地表之下0—50cm,而相應的冷浸田地下水位波動較小,主要分布在地表之上10—40cm,較灰泥田常年平均高出49.3cm。冷浸田地下水還原性物質總量是灰泥田的2.8倍,Fe^2+則是灰泥田的1.8倍冷浸田光合有效輻射年均值較灰泥田降低26.9%,達顯著差異水平。冷浸田單季稻生育期(6—10月)平均地表溫度、5cm地溫、10cm地溫、15cm地溫分別比灰泥田低0.4℃、0.4℃、0.5℃、0.6℃,尤其是9—10月的抽穗灌漿期地溫與灰泥田差異進一步加大;其單季稻生育期平均氣溫均也較灰泥田低0.6℃。山壟冷浸田地下水位高并伴隨強還原性、較低的光合有效輻射與水稻生育后期地溫下降較快是區別于非冷浸田的重要生境特征,這可能是冷浸田生產力低下的綜合原因。基于冷浸田生境特征,從工程與農藝措施等方面提出治理利用對策。
發文機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研究所
關鍵詞:冷浸田地下水位小氣候特征治理對策cold-waterlogged paddy fieldground water levelmic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分類號: S162.4[農業科學—農業氣象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S162.5[農業科學—農業氣象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