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4年第3期381-384,共4頁

    施氮水平對大麥間作豌豆種間競爭的調控效應

    作者:張妍,王利立,柴強,趙財

    摘要: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了施氮水平對大麥間作豌豆種間競爭優勢的影響,并對間作作物競爭力與產量問的關系進行了量化分析,以期為禾豆間作高效施氮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大麥分蘗期和灌漿期,土地當量比(LER)均大于1,表現間作優勢,但大麥拔節期和抽穗期LER小于1表現間作劣勢;高氮素水平(N2)在大麥分蘗期、拔節期和灌漿期的LER分別為1.17、1.03和1.34,均大于低、中氮素水平,表明高氮素水平更利于形成間作優勢。共生期內,大麥分蘗期不施氮、中施氮和高施氮處理大麥的相對競爭力(AbD)分別是-0.1066、-0.2133和-0.1407,收獲期分別為0.0664、-0.0144和0.0276,全生育期平均競爭力分別為0.1328、0.0425和0.0187,說明施氮水平可調節大麥的相對競爭力。間作系統總產量與大麥灌漿期的相對競爭力呈極顯著性正相關關系,與大麥相對于豌豆的平均競爭力呈二次曲線關系。大麥平均相對競爭力在不施氮時比高施氮高7.6%,中施氮時則小于零。因此,適當提高大麥灌漿期的競爭優勢有利于提高復合群體的產量,施氮水平強烈影響大麥一豌豆種間的競爭關系和綜合生產力。

    發文機構:甘肅省干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大麥豌豆間作氮素水平競爭力生產力barleypeaintercroppingnitrogen fertilization ratescompetitivenessproductivity

    分類號: S344.2[農業科學—作物栽培與耕作技術][農業科學—農藝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