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兆亮,楊子生,鄒金浪
摘要:以耕地保護“新政”時期的1999-2008年為研究時段,在測算各省(市、自治區)耕地利用集約度的基礎上,運用GIS、線性回歸和泰爾指數系統分析了我國耕地利用集約度的空間差異,并構建了計量經濟模型,研究不同區域耕地利用集約度變化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我國耕地利用集約度由東中部地區向西部和東北遞減,但東部耕地利用集約度位次整體下降,中部和西部則上升,東北相對穩定;(2)由泰爾指數可知,我國耕地利用集約度的總體差異較明顯,相較于區域內差異,區域間差異對總體差異的影響較大。(3)東部耕地利用集約度受耕地資源狀況(如人均經營耕地面積等)的影響較大,其他區域則更易受到社會經濟因素和農業政策的影響。因此,我國應采取差別化的管控策略來提高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發達地區要注重發展耕地適度規模經營,而欠發達地區則需要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與機制。
發文機構:云南財經大學國土資源與持續發展研究所
關鍵詞:耕地集約利用區域差異泰爾指數面板數據模型土地資源管理arable land intensive useregional differenceTheil indexpanel data model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分類號: F323.4[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