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浩,宋同清,王克林,朱宏光,溫遠光,彭晚霞,杜虎,譚秋錦,歐陽貝思,曾馥平
摘要:根據5個不同林齡15塊1000m^2樣地的調查資料,利用15株不同林齡和徑階的櫟類樣木數據,建立以胸徑平方乘以樹高(D^2H)為單變量的生物量估算模型。采用樣木回歸分析法(喬木層)和樣方收獲法(灌木層、草本層、地上凋落物)獲取不同林齡櫟類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齡生物量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櫟類林分的總生物量隨林齡而增加,5個不同林齡的生物量分別為73.67Mg/hm^2、127.47Mg/hm^2、149.93Mg/hm^2、169.90Mg/hm^2、200.65Mg/hm^2,其中活體植物的貢獻達95.58%以上,地上凋落物的總量不超過4.42%;生物量的層次分配方面喬木層占絕對優勢,占93.66%-98.68%,其次為地上凋落物,占1.02%-4.42%,灌木層和草本層生物量較小,分別占0.20%-2.13%和0.03%-0.27%,均隨林齡的增加呈遞減趨勢;喬木層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6.64%-80.78%,且隨林齡而增加,枝、葉、根分別占11.61%-36.80%、1.00%-4.85%和6.61%-11.71%,均隨林齡而下降;灌木層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為32.50%-69.07%,葉和根分別占12.89%-25.00%和18.04%-42.50%;不同林齡櫟類草本層生物量大小與林齡成反比例關系,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隨著林齡的增加,凋落物呈現升→降→升的趨勢。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林齡可以影響桂西地區櫟類的生物量和分配格局。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大學 廣西大學林學院 湖南農業大學
關鍵詞:櫟類生物量林齡估算模型分配格局oakbiomassstand agesestimation modelsallocation pattern
分類號: S718.55[農業科學—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