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經濟學的研究視角,在經濟增長核算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框架內,從經濟增長的源泉--要素投入增加和生產率提高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現行農業發展方式的不可持續性;探討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理論內涵。提出...
糧食生產的化肥利用效率低下是影響糧食產量進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礙,不僅推升了生產成本,也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度量了我國主要糧食主產區2006-2009年三種糧食作物的化...
農業生產活動與碳排放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一是某些農業生產方式是"高碳"的,加速了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二是全球氣候的變暖又影響到農業生產過程。低碳農業經濟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在這種模式和理念下我...
我國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粗放式的高碳農業發展模式。高碳農業引發的氣候變化危機對我國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巨大威脅,而轉基因技術的巨大進步增強了人類應對農業一系...
本文在對新農村建設各子系統辨識的基礎上,分析了新農村建設系統具備生物功能的特征,具有耦合仿生的基礎,具備耦合仿生的可行性。通過類比和模擬的方法,探討了基于生物耦合仿生的新農村建設系統的耦合仿生特征及構...
歐盟"木材法案"的確立,對國際林產品貿易環境產生了重大變化,必將對全世界特別是中國林產品出口產生深遠影響。本文簡述了歐盟木材法案的發展歷程,認為木材法案是國際社會打擊非法采伐的必然結果。剖析了木材法案...
近年來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三農"投入逐年增加,但諸如農業增產難、農民增收難、惠農政策執行難、農業資金投入難、農村安全飲水難等關鍵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嚴重阻礙"三農"可持續發展。完善...
對外開放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的重要標志。隨著中亞區域經濟的整合和上合組織的不斷深入,構筑新疆向西開放格局成為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必然選擇。新疆向西開放在特殊的人文地理背景下,具有戰略目標...
9月4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庫克大學地學與環境學院教授蘇寧虎博士,訪問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洞庭湖濕地生態研究站。洞庭湖站副站長謝永宏研究員向客人全面介紹了該站的基本建設情況、戰略定位、科研項目、...
在簡要分析我國豬肉貿易特點的基礎上,運用國際市場占有率、相對貿易優勢和主要進口國市場占有率,對我國與世界豬肉出口大國豬肉的國際競爭力,從結構上進行了實證比較。研究發現:我國的冷鮮和加工豬肉均具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