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論文
    • 10月03日

      基于低碳經濟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與對策探討——以三峽庫區為例

      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氣中碳濃度的急速升高。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以低碳為特征的新發展模式成為目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本途徑。農業生態系統作為最大的人工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碳排放源...

    • 10月03日

      廣西環江縣黨政代表團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商討“十二·五”科技合作

      2011年新年伊始,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紀委書記覃永和政法委書記譚勉率該縣黨政代表團一行13人赴湘慰問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并商討“十二·五”科技合作。...

    • 10月02日

      鄉村旅游產業鏈共生系統的特征及模式的演化和構建——以山西省為例

      鄉村旅游產業鏈的構建對提升鄉村旅游產業競爭力,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把鄉村旅游產業作為一個共生系統,從共生的視角對鄉村旅游產業鏈概念進行再認識,得出鄉村旅游產業鏈的共生互利性、自...

    • 10月02日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兩山一水”生態旅游圈開發研究

      ”兩山一水”生態旅游圈的開發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運用文獻綜合法、SWOT分析法,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伏牛山、武當山(兩山一水)及其周邊旅游地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綜合分析...

    • 10月01日

      湖南農業旅游名牌發展戰略和開發模式及對策

      本文運用旅游學、農業經濟學及品牌管理理論,對湖南農業旅游名牌戰略和開發模式及對策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湖南作為農業大省和旅游大省,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實施農業旅游名牌戰略已經是大勢所趨;農業旅...

    • 10月01日

      保定市休閑農業對接京津發展的優勢和機遇及戰略重點研究

      保定市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幾何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保定是一農業大市.與京津對接發展休閑農業,吸引京津的資金、打開京津客源市場是當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是保定市全面對接京津的重要組成部分。...

    • 09月30日

      農業文化的價值及繼承和保護探討

      中國農業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研究農業文化的價值、以及如何保護農業文化的優秀成分,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現代農業的發展、新農村建設以及和諧社會構建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物質實體文化、非物質文...

    • 09月30日

      氣象災害對我國西南地區農業的影響及適應性對策研究

      西南地區氣象災害具有地域性、鏈網性、突發性和危害嚴重的特點。農業具有極易遭受氣象災害危害,農業資源開發粗放利用的主導地位沒有改變,以及農業和農村是氣象災害防御的薄弱環節,使得西南地區農業面對氣象災害顯...

    • 09月29日

      農村勞動力轉移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在英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直接源于工業化,政府干預起助推作用,最終導致農業的衰退;美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業發展、工業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為推動;韓國外向型經濟...

    • 09月29日

      論中國居民消費模式變化與資源性供給緊約束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有利于滿足人的生態、環保、綠色消費需要,它在居民消費需要各層次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居民消費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突出表現為居民消費...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