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論文
    • 08月31日

      陜西省村域經濟發展的特征和制約因素及政策建議

      本文在對陜西省村域經濟發展現狀與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灰色關聯度模型對影響陜西省村域經濟發展的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地域環境條件的差異,影響村域經濟發展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但就陜...

    • 08月31日

      江西省縣域糧食生產地域格局變化研究

      本文運用ESDA空間相關分析理論,結合GIS技術,探討了1980-2009年江西省縣域糧食生產的地域格局變化規律及特征。結果表明:研究期內江西省糧食生產向產糧大縣、湖區和平原區集中分布;近30a糧食生...

    • 08月30日

      基于縣域基本單元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空間發展研究

      本文通過對主體功能區概念和內涵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不同空間尺度下主體功能區的共性和個性特征,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綱要》和廣東省"十一.五"規劃,對廣東省國土空間進行"一圈、三群、四帶"的主體功能...

    • 08月30日

      縣域土地資源利用的環境友好型評價——以河南省長葛市為例

      本文在探討土地資源利用環境友好型的概念與內涵的基礎上,從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三個方面,構建了土地資源利用環境友好型評價的基本框架,建立了縣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環境友好型分級系統及分級標準,并提出了綜合指數...

    • 08月29日

      論城鄉統籌視域下的農村土地流轉及其公平

      城鄉統籌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體制性因素引致的城鄉差距,以實現城鄉和區域的均衡和協調發展。城鄉生產要素的流動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土地是農村和農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資源和要素。受我國基本國情和特定...

    • 08月29日

      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與一體化土地市場制度改革及政策建議

      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長期以來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經過多年的演化而逐漸形成的。自新中國至今,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經歷了固化、減弱、波動中加強和迅速強化4個演化階段。這期間的二元土地制度對經濟二元...

    • 08月28日

      淺論“三種資本”對農民工融入社會的影響

      社會學家布迪厄在對資本的類型進行分析時,指出資本的三個主要形態是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并進一步指出這三種資本之間存在著相互轉換的可能性。農民工從鄉土社會進入城市社會后,由于文化資本的不足、經濟...

    • 08月28日

      都市農業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和健康發展對策

      本文從人力資源、土地資源、資金流動、生態環境方面,概述了都市農業脆弱性的表現,認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機會成本的驅使,都市農業賴以發展的人財物生產要素存在不合理的流動,是都市農業脆弱性形成的主要...

    • 08月27日

      新形勢下新疆國家級貧困縣的貧困類型與扶貧對策

      新疆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開發工作在新形勢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和特殊性。緣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構成,反貧困在新疆不僅是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研究發現,新疆國家級貧困縣絕大多數都分...

    • 08月27日

      農民非農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

      農民工作為我國龐大卻弱勢的特殊社會群體,是經濟社會結構變遷后勞動力資源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的必然結果。平穩有序合理的解決農民工問題,既有利于解決三農痼疾,又能推進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本文系統地分析了...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