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論文
    • 01月05日

      文化產業與沙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內蒙古恩格貝生態示范區為例

      文化產業與沙產業融合發展的意義主要在于:優化區域產業結構,轉變沙產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發展路徑,形成新的業態、增長極和動力源,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并有利于發展異地消費型產業,有利于區域的文化資源向產業資...

    • 01月05日

      廣義系統下中國草地資源的退化成因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維持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廣義系統的視角下重新審視中國草地資源稟賦及其利用現狀,研究結果顯示:中國草地退化問題一方面由惡劣的自然環境導致,另一方面人為原因造成的破壞更為...

    • 01月04日

      我國農業人口老齡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及對策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農業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表現出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區差異明顯等特點。農業人口老齡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巨大,不僅造成農業勞動力不足,還限制了農業資本的投入,同時加劇了農業土地...

    • 01月04日

      新農村建設的“七元合一”優化組合體系研究

      新農村建設是“人、地、錢、糧、權、市、力”七元合一優化配置的系統工程,其中“人”是主體、“地”是載體、“錢”是收入、“糧”是根基、“權”是保障、“市”是鏈條、“力”是配置;“力”貫穿其它六元,形成優化...

    • 01月03日

      我國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效應和問題及完善建議

      本文闡述了我國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9年來,對穩定市場糧價、促進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政策設計方面存在的缺陷,如責任主體與糧食收購主體分離,最低收購價形成機制未明確,收購...

    • 01月03日

      安徽省小麥生產變化和特點及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

      本文分析了安徽小麥的發展變化歷程和特點,認為安徽小麥具有生產地位上升、種植面積南擴、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安徽小麥成為新的增長極等特點。指出安徽小麥存在品種抗病性不強、自然災害偏重發生、耕作管理較粗放、農...

    • 01月02日

      基于區位商的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時空分布與開發建議

      本文通過引入區位商模型以及比較優勢理論,測定福建省主要農產品中的優勢農產品。結合更為翔實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在時間發展上呈現加速增長階段、高位穩產階段和平穩發展階段三個階段,空間布局...

    • 01月02日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

      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氣候和農業生產條件方面存在較大的不同。農業生產資源稟賦的不同決定著雙方在農產品貿易方面存在著較為廣闊的空間。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關稅水平的全面下降,雙方間農產品貿易發展...

    • 01月01日

      論傳統鄉村秩序和現代農村社會管理體系的沖突與融合

      轉型中的農村社會,鄉村秩序發生變化,傳統親緣關系與現代社會關系并存,傳統禮俗與理性并存。但是以傳統的血緣、地緣關系為基礎的、傳統鄉規民約為規范的鄉村秩序,在農村社會仍然發揮重要作用。現代農村社會管理體...

    • 01月01日

      北部灣經濟區海產品發展現狀和品牌營銷策略

      摘要:北部灣經濟區海洋資源豐富,海產品種類繁多,但海產品品牌競爭力不強。加快推進北部灣經濟區海洋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海產品品牌營銷的具體策略包括:增強品牌意識,打造北部灣海產品知名品牌;堅持科技理念,增...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