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頁

    1949-1977年中國城鄉雙軌發展模式的解讀

    作者:廖桂村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構建起新的城鄉關系,城市實現從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農村從個體勞動向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發展。這種雙軌發展模式不是要讓農村向城市轉變,而是要讓城市和農村以不同的發展道路進入共產主義社會。這種模式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形成,人民公社化時期得到強化。雙軌發展模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和農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力發展水平、工農業勞動方式、地理空間等方面的差異有關。物資資源和人口資源的流動讓彼此分隔的城鄉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但這種聯系不改變彼此的發展方向。考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城鄉關系必須將它放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宜直接以后來的認識評價當時的觀點,直接以城鄉二元結構解釋當時的城鄉關系容易導致認識錯位。

    發文機構: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雙軌發展模式城鄉關系二元結構Dual track developing modelUrban-rural relationshipDualistic structure system

    分類號: F291.1[經濟管理—國民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