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稅制以來中央對地方進行了巨額的財政轉移支付,特別是1999年開始的地區性發展戰略,將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給予內陸地區。我們發現這種轉移支付會產生非常強的粘紙效應(Flypaper Effect),即...
本文通過實證發現,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出現了政治投資周期,地方官員更替傾向于推高全國總體的投資增長率。同時,地方官員職業競爭的加劇推高了當年地方投資增長率,也增加了當年地方投資擴張的概率。這在20世紀90...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代工制造業實現了規模的急劇擴張,但由于吸收能力弱,代工制造業創新績效和國際競爭力低下,并在金融危機中遭遇重創。本文在全球價值鏈國際代工聯盟知識溢出的框架內,分析了吸收能力對知識溢...
本文利用對浙江省紹興"中國輕紡城"市場商戶和當地紡織企業所作的萬余份調查問卷,發現運輸成本、集群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對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關聯強度的影響最大;本地物流效率提高和行業協會功能強化有助于拓展專...
"機構投資者是否具有市場穩定功能"一直是資本市場研究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本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基金經理的投資經驗對其交易行為的影響角度,以我國股市最新一輪泡沫周期(2006—2008年)為研究背景,...
本文認為閑暇不僅僅對生產具有替代作用,在現代社會,還需要注意到閑暇對生產的互補效應。具體表現為閑暇對人力資本積累、物質資本積累和技術效率提升分別具有"閑而優效應"、"等勢效應"和"閑中學效應"。利用O...
本文使用1998—2007年間中國微觀制造業企業面板數據,實證研究中國制造業企業利潤來源及差異的決定機制。結果發現,從內部因素來看,全要素生產率越高、廣告投入強度越高、人力資本越高、市場勢力越強、產業...
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失衡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工業產品和產能過剩嚴重的同時,第三產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在世界經濟亟待復蘇的背景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效益、...
本文以2006年6月—2009年12月的大小非減持事件為研究對象,從控制權市場、處置效應、信息優勢的角度,檢驗了影響大小非減持比例的因素。實證研究發現:①大非的減持比例顯著低于小非,但控制權市場并不顯...
本文認為候鳥型農民工的長期存在已嚴重阻礙中國城市化與城鄉消費力的提升,相應帶來增長對出口與投資的依賴癥與地區差距拉大等一系列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地方財政體制利益分割的剛性帶來"勞動承接、戶籍拒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