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寶林,楊益芬,魯昕,劉露希,宿白玉,張瑩,廖芳
摘要:獼猴桃腐爛病菌是引起獼猴桃果實采后腐爛變質的一類重要病原,在儲藏、運輸及銷售環節均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制約著獼猴桃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針對獼猴桃腐爛病開展了病原鑒定及室內殺菌劑篩選,研究結果表明,引起獼猴桃腐爛的病菌主要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間座殼菌(Diaporthe spp.,無性態為擬莖點霉菌Phomopsis spp.)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供試殺菌劑中,戊唑·咪鮮胺對分離獲得的腐爛病菌生長均能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EC50(μg/mL)分別為0.0443、0.0093和0.1383。效果次之的是10%苯醚甲環唑,EC50(μg/mL)分別為0.0489、0.1060和1.2130。本研究結果可為獼猴桃腐爛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發文機構:成都海關技術中心 天津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
關鍵詞:獼猴桃病菌真菌鑒定殺菌劑毒力kiwifruitpathogenic fungiidentificationtoxicity of fungicides
分類號: S66[農業科學—果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