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村經濟 · 2013年第12期89-92,共4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評《澳大利亞農業》

    作者:鐘甫寧

    摘要:過去三十多年里,“摸著石頭過河”也許是對中國探索改革途徑過程的最好描述,甚至被一些人奉為尋求之路的指針。毋庸置疑,“摸著石頭過河”意味著不承認現有制度安排的權威,一切看上去可行的設想都可以在實踐中進行試驗,這當然有助于大刀闊斧地打破原有的清規戒律。但是,破舊不等于立新。“摸著石頭過河”多少也意味著輕視理性思維的預見作用、忽視經濟活動內在的普遍規律;憑經驗摸索的漸進式改革也許可以達到局部最佳,卻無法找到全域最優方案。加上不恰當地片面強調“中國特色”和意識形態差異,“摸著石頭過河”的思維方式更容易導致無視國外的經驗教訓,不僅不能在制度安排和政策等方面發揮“后發優勢”,而且很容易在別人曾經摔倒過的地方再次摔倒,甚至摔得更重。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揚州大學商學院

    關鍵詞:“摸著石頭過河”澳大利亞“中國特色”漸進式改革農業“后發優勢”制度安排理性思維

    分類號: F121[經濟管理—世界經濟]

    來源期刊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農村經濟

    Chinese Rural Economy
    • CSSCI
    • 北大核心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