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村經濟 · 2013年第11期72-85,共14頁

    基于農戶生物一經濟模型的農業與環境政策響應模擬——以太湖流域為例

    作者:羅小娟,馮淑怡,Reidsma Pytrik,石曉平,曲福田

    摘要:本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區268戶農戶的調查數據,根據農地經營規模和兼業化程度將農戶分成4種類型,通過構建農戶生物一經濟模型,模擬了教育與培訓、稅收、補貼等5種農業與環境政策對不同類型農戶作物種植行為和環境友好型技術選擇行為的影響,以及相應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應。模擬結果顯示,在保持現有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基線情景),環境效應將整體改善,但是,相應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將總體變差。農業與環境政策可以通過改變種植結構和提高環境友好型技術的采用率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效應的改善。教育與培訓政策能夠有效引導農戶采用環境友好型技術,但是適當組合其他經濟激勵政策的引導效果會更好。不同類型農戶對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異,兼業化程度低的農戶對政策的敏感度較高。此外,相比于其他三類小農戶,種植大戶的經濟效益最高。因此,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第二次飛躍”以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作物生產系

    關鍵詞:農戶生物一經濟模型農業與環境政策響應模擬環境友好型技術太湖流域

    分類號: F224.0[經濟管理—國民經濟]

    來源期刊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農村經濟

    Chinese Rural Economy
    • CSSCI
    • 北大核心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