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周
摘要:改革以來,中國糧食增產速度顯著加快。20世紀90年代末進入總量平衡、豐年有余階段后,中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增速減緩,但產量穩定性明顯提高,主要農產品人均占有量仍有增加。家庭承包制的實施是改革初期中國農業超常規增長的主要原因。中國農業進入常規增長階段岳,增長主要依靠良種、農機、灌溉、測土配方旋1月巴、地膜覆蓋和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等因素推動。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高。隨著農民就業范圍的擴大,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增大,并帶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和農民福利的逐漸改善。最近10來年,國家“三農”政策顯著改進,農村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但是,中國農村發展也面臨農業競爭力下降、耕作強度降低、規模經營和農民合作難以推進等一系列挑戰。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農村改革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關鍵詞:農業增長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農民收入農民福利農業競爭力
分類號: F320.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