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連閣,蔡書凱
摘要:基于安徽省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本文定量分析了晚稻種植PM技術對農戶農藥施用成本和糧食產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病蟲害防治方式相比,化學防治型IPM技術和物理防治型IPM技術顯著降低了農戶農藥施用成本,化學防治型IPM技術和生物防治型IPM技術則顯著提高了農戶水稻產量。但是,出于擔憂產量損失風險,以及病蟲害信息獲取困難和經濟激勵機制缺失,在所調查的287個晚稻種植戶中,只有188個農戶采納了IPM技術,99個農戶未采納任何IPM技術。為了更好地發揮IPM技術的農藥成本節約和增產效果,必須通過政府政策創新和經濟激勵機制,誘導農戶IPM技術采納行為,在實現農業生產成本節約和產量增長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的社會效益目標。
發文機構: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關鍵詞:IPM技術農藥成本節約糧食產量
分類號: F061.2[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