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村經濟 · 2010年第10期86-95,共10頁

    東亞工業化、城鎮化與耕地總量變化的協動性比較

    作者:李魁

    摘要: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HP濾波以及計量分析等方法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工業化、城鎮化與耕地變化的協動性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這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都是耕地減少的Granger原因;二戰以后尤其是在“黃金階段”,中國大陸的工業化、城鎮化與耕地變化的協動性顯著強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而且1979年以來城鎮化與耕地變化已經呈現中度協動性;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工業化、城鎮化與耕地減少的協動形態均呈現出“倒U型”曲線關系,但在拐點時間上彼此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大陸的工業化與耕地減少呈現“倒U型”關系,但城鎮化與耕地減少的“倒U型”關系不明顯。結論表明,在中國大陸當前工業化、城鎮化“雙中期”階段,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與耕變化的“弱協動”有賴于耕地的系統保護、“緊湊型”城鎮化道路以及陜速的工業結構升級轉換。

    發文機構: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鍵詞:工業化城鎮化耕地協動性東亞

    分類號: F299.21[經濟管理—國民經濟]

    來源期刊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農村經濟

    Chinese Rural Economy
    • CSSCI
    • 北大核心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