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鵬,劉錫良
摘要:隨著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放開利率管制成為必然要求。2004年將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展到2.3倍后,政策部門和理論界對進一步放開農村金融利率上限開展了各種討論。放開農村金融利率無疑是推進農村金融機構財務可持續的重要條件,但是,也應該看到,放開農村金融利率上限也是有條件的。理論分析顯示,農村金融利率機制是否有效與農村金融服務成本密切相關;同時,利率機制是否有效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程度密切相關。實證檢驗說明:當前農村信用社利率定價與成本約束之間在部分市場表現出了相關性,但在農戶貸款市場這種相關性卻不明顯。農村信用社取得的壟斷收益傾向于通過有利于內部人控制的成本費用“隧道”向內部人轉移。對比農村信用社與民間融資,本丈發現,農村信用社在貸款利率方面并不能有效發揮機構規模成本優勢,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已經提高到了農村經濟能夠承受的上限。
發文機構: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關鍵詞:成本約束市場競爭利率定價利率上限隧道行為
分類號: F832.35[經濟管理—金融學]F832.2[經濟管理—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