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糧食主產區調查資料,分析了縣鄉政府和農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資的態度和意愿投資比例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縣鄉政府和絕大多數農戶的投資態度是肯定的,但意愿投資比例均較低;縣鄉政府的地方公共...
本文利用線性規劃方法,基于對遼寧省典型灌區的實地調查數據,對水價政策可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果進行了模擬分析。結果表明:水價提升直接引致農戶減少水稻種植面積,而農戶種植結構變化的間接效果是農民收入水平...
本文以西北A省、B自治區兩個貧困縣農戶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了中國貧困地區農民的糧食安全狀況。通過分析發現:農戶糧食自給不足的情況比較嚴重,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多地少和農戶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
實施地理標志保護是中國加入WTO后發掘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新機遇。東北地區是中國主要的大豆生產區,東北大豆是中國重要的出口貿易產品,東北大豆具有地理標志保護的內涵。實施“東北大豆”地理標志保護將對中國東北...
本文利用實證數學規劃模型(PMP模型),基于河北、河南和山東3省5個縣340戶農戶調查數據,定量評價了從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及各種補貼形式對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的影響,得出以下主要結論:第一,從對糧食產量的...
本文對16個省(區、市)25個縣(市、區)4686個農戶采用旱耕水整、旱育秧、干濕交替灌溉及全程節水等水稻節水技術情況的調查和分析表明:農戶人均收入、種稻規模、所在區域等特征因素以及年降雨量、灌溉費等...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德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有機食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在有機食品的認證監管方面,中德都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但在政策扶持方面中國對有機產品的力度還不夠。營銷方面德國的多元化是...
基于區域文化的產業集群動力機制是一個被忽視的研究領域。浙江省是產業集群發達的省份。本文以浙江省為例,從區域文化視角,分析區域文化對產業集群成長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區域文化的產業集群成長的動力機制,探討...
法律經濟學認為,所有法律活動都要以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追求效率最大化為目的。農村集體土地作為農村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在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下,要使其在農村市場化建設中產生應有的經濟價值,應當以其權屬形式...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大工業、小農業"的二元經濟結構內激活農產品流通,對于"農業大國"卻非"農業強國"的中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