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琳,桑坤
摘要:文章試圖通過分析外源型農技推廣組織與農村社區長達10年互動的社會過程來呈現非先賦性信任再生產的邏輯。分析發現,外源型農技推廣組織實現由外而內并不是從“外人”變為“自己人”的線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則依附”與“淺嵌則獨立”之間尋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認同與行動空間的過程。雖然外源組織囿于鄉土社會中內外有別、關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關系”為策略,基于“利益”與“情感”兩個維度在場域關聯的空間中差序性嵌入,通過高頻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換在核心家族和區位格局的次級群體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親近層,借助增產增量建立組織聲譽來擴散村莊整體的互惠網絡,將小院院所開放成半公共空間以生產著“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來平衡環境依賴和組織獨立,以實現從客人到幫手、從幫手到伙伴的身份轉變,最終建立組織的合法性身份與行動的合情性空間,在“能否行動”的基礎上推動“行動順暢”成為可能。這種“伙伴”身份的建立過程也再生產著具有倫理性質的信任關系,此類非先賦性的多主體、多維度、層層推進的信任結構,是外源組織嵌入鄉土但是不囿于鄉土的切實選擇。基于此,文章認為,外源組織由外而內的實現不只是一種嵌入過程,更是一種總體性信任結構的生產過程。
發文機構: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關鍵詞:科技小院鄉土社會差序嵌入信任結構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yardRural societyDifferential embeddingTrust structure
分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