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0年第3期36-46,共11頁

    生態補償能否保護草場生態?--基于阿拉善左旗的案例研究

    作者:張倩,范明明

    摘要: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作為牧區實現“生態保護”和“脫貧致富”雙贏的重要措施,成為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但是,生態補償在理論層面存在很多爭議,不少學者認為生態補償的邏輯由于破壞當地人的內在保護機制而不利于生態保護。本文以阿拉善地區為例,研究生態補償的生態效果和對當地人生態保護行為的激勵效果。結果顯示以禁牧和生態移民為主要手段的生態補償并未達到恢復草場生態的理想目標,首先它割裂了牲畜和植被之間的采食關系而不利于長期生態保護;其次將牧民排除在外增加了牧民破壞草場的行為,減弱了當地人對草場的監管和保護能力;最后以農業為主的替代生計也加劇了區域內的水資源危機。因此,草原牧區的生態補償政策應重視“人-草-畜”這一系統在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不能簡單將牧民和牲畜排除在外。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關鍵詞:生態補償草場生態保護激勵阿拉善左旗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Grassland ecosystemProtection incentiveAlax Left Banner

    分類號: F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