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蒙
摘要: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發展是將扶貧資源轉化為搬遷人口穩定脫貧與可持續發展的“在地治理”問題,需要置于社會治理研究范式之下。社會治理視域下,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發展,依賴于作為社區或村社的“共”在“公-共-私”三位一體的社會治理主體結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即借助遵循互惠原則的“共”形塑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良性連帶。通過剖析我國西部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的典型案例,發現作為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連帶的公共性具有融入性連帶與發展性連帶兩種生產路徑。融入性連帶呈現為社區秩序生產與移民社區融入的相互促進,社區參與以及一定群體范圍內緊密互動與互助催生的“團結”性社會資本是關鍵。發展性連帶則呈現為個體能力與社區能力的同步提升,依賴于公共資源集體化使用過程中建構出互惠、合作、共享的社會經濟。依靠融入性與發展性兩種連帶,搬遷人口能夠在社區融入的過程中實現個體與社區的協同發展。
發文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省鄉村治理與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公共性利益連帶Follow-up development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PublicityJointness of the interest
分類號: F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