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物經濟學 · 2020年第7期45-48,共4頁

    姜黃素和胡椒堿復方改善大鼠抑郁癥的機制

    作者:潘建萍,何春明,鐘禹霖,黃麗蕓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成功建立慢性不可預知性溫和刺激結合孤養誘發的大鼠抑郁癥模型的基礎上,應用分子生物學和行為學等技術手段探討姜黃素和胡椒堿復方抗抑郁效應及作用機制。方法將30只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復方中劑量組、復方高劑量組和氟西汀組5組,每組6只。除空白組外,其他5組大鼠孤養且接受慢性不可預見性溫和刺激21 d,于每日灌胃給藥1 h后行應激刺激,給藥組劑量分別為高劑量組姜黃素300 mg/(kg·d)、胡椒堿60 mg/(kg·d),中劑量組姜黃素100 mg/(kg·d)、胡椒堿20 mg/(kg·d),氟西汀組10 mg/(kg·d)。空白組和模型組給予相應體積的0.9%氯化鈉注射液灌胃,空白組不接受任何刺激且群養。比較各組大鼠強迫游泳不動時間、1%蔗糖水攝取量、大鼠海馬及杏仁核腦區神經肽Y(NPY)水平、海馬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B(Trk B)蛋白表達。結果飼養22 d經行為學方法檢測大鼠抑郁樣癥狀,發現復方高、中劑量組及氟西汀組大鼠強迫游泳不動時間明顯短于模型組(P<0.05),1%蔗糖水攝取量明顯多于模型組(P<0.05);空白組、復方高及中劑量組、氟西汀組海馬、杏仁核腦區神NPY水平與模型組大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空白組、復方高及中劑量給藥組、氟西汀組大鼠海馬、杏仁核腦區BDNF、Trk B蛋白明顯高于模型組(P<0.05)。結論姜黃素和胡椒堿復方具有抗抑郁作用,能減輕抑郁癥模型大鼠的抑郁和焦慮癥狀,且療效與氟西汀相仿,其抗抑郁作用可能與上調腦區BDNF、TrkB蛋白有關,但與調節腦區NPY水平作用無關。

    發文機構: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關鍵詞:姜黃素胡椒堿慢性不可預知性應激海馬杏仁核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BCurcuminPiperine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HippocampusAmygdala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Tyrosine protein kinase receptor B

    分類號: R749.7[醫藥衛生—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R285.5[醫藥衛生—臨床醫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