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物經濟學 · 2018年第11期6-10,共5頁

    對中國仿制藥品政策的思考

    作者:胡善聯

    摘要:中國是仿制藥品的大國,但不是仿制藥品的強國,我國藥品市場60%-80%為仿制藥品。首先是質量問題,其次仿制藥品的政策問題是造成我國仿制藥品質量參差不齊的根本原因。2016年全國仿制藥品使用估計在2182億元人民幣。本文系統分析了質量一致性評價、基本藥物和批量采購三大政策對我國仿制藥品生產的影響。盡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藥物等效性及生物等效性試驗,但臨床治療的等效性還有待觀察,2018年底要完成的289種仿制藥品的一致性評價,仍然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隨著基本藥物目錄的擴容,前瞻性開展質量一致性評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還分析了基本藥物政策和藥品批量采購政策對仿制藥品發展的契機和問題。作者強調了仿制藥品的價值,并提出低價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以及面臨帶量采購的挑戰。最后,對未來仿制藥品的政策提出了幾點建議。中國應加強優質原料藥的生產,從提高仿制藥品的質量出發,最后走向自主創新藥品的轉型發展道路。中國的藥品市場要適應基本醫療的需要,應發展以仿制藥品為主,原研藥品和創新藥品并存的均衡市場,為人民提供更加優質的藥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發文機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關鍵詞:仿制藥品質量一致性檢驗基本藥物藥品政策Generic drugQuality consistency testEssential medicineDrug policy

    分類號: R954[醫藥衛生—藥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