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物經濟學 · 2018年第5期34-37,共4頁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白細胞介素-1和白細胞介素-6、S100B蛋白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作者:丁燕晶,葉嘉輝,莫海軍,李金庭,林燕金,陳甘海

    摘要:目的通過探討重型顱腦損傷(TBI)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白細胞介素-1和白細胞介素-6、S100B蛋白的水平變化,分析其臨床意義,并判斷其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醫院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成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資料10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52例,女48例。同時收集該院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各50例。對入選對象的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水平進行測定,所有患者住院期間每日進行GCS評分,同時動態觀察瞳孔、CT等情況。結果對照組體檢者HMGB1為(1.59±0.98)μg/ml,S100B蛋白為(2.11±0.18)ng/ml,IL-1為(0.51±0.48)ng/ml,IL-6為(0.19±0.19)ng/ml;與觀察組患者第1天各項指標含量比較,各時點均有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各時點HMGB1、IL-1、IL-6、S100B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與術后第1天比較,觀察組各時點GCS評分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各項血清學指標與GCS評分呈顯著負相關,與顱腦損傷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結論 HMGB1、IL-1、IL-6、S100B蛋白的檢測能夠有效反映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顱腦損傷程度,可有效協助臨床醫師進行患者顱腦情況的判定,將有可能提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率,改善預后。

    發文機構: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醫院ICU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血清學指標臨床意義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erological markersClinical significance

    分類號: R631.02[醫藥衛生—臨床醫學][醫藥衛生—外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