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印報刊資料:農業經濟研究論文
    • 08月23日

      縣域經濟發展與中部地區崛起

      縣域經濟作為國家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部,承上啟下。加快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目前,中部地區縣域經濟雖然取得了一...

    • 08月22日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戰略審視和市民化整合

      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和必經階段。當前,我國出現的主要問題是農村剩余勞動力不僅要轉移的數量大,而且轉移內涵有待進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只完成了職業的轉換而沒有...

    • 08月22日

      三大歷史性變遷的交匯與中國小規模農業的前景

      觀點對立的兩派在農村產權問題上固然針鋒相對,但卻有一個基本共識,即農業的低收入和勞動力過剩問題,必須等待進一步的城鎮化才有可能解決。針對這個基本共識,筆者試圖對近、中期的廣義農業(即農、林、牧、漁業)...

    • 08月21日

      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對政府財政支出和農民收入的模擬分析

      文章利用1978—2000年全國分省農業生產和價格數據,采用歷史模擬方法,模擬了6種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和補貼方案對農民收入和政府財政支出的影響,并對投保前后農民收入差異進行了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隨著...

    • 08月21日

      交易成本對農戶農產品銷售行為的影響——基于陜西省6個縣27個村果農調查數據的分析

      文章利用第一手的果農調查數據,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從信息成本、談判成本、執行(監測)成本三個方面,分析了農產品流通中交易成本對農戶農產品銷售行為的影響及不同經營規模農戶銷售農產品時面臨的約束。研...

    • 08月20日

      歡迎訂閱農業工作通訊

      ...

    • 08月20日

      論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部署。但從各地的實踐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新農村建設的實效性不足;二是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三是新農村建設的內生動力不足;四是...

    • 08月19日

      失地農民“受償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是最重要的微觀基礎,只有了解農民的真實意愿,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來推動城市化的良性發展。我們在研究失地農民接受補償的影響因素時,利用線性到對數模型、logit模型,分別檢驗了...

    • 08月19日

      中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

      今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當...

    • 08月18日

      我國農業產業化契約穩定性分析

      契約的穩定性對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類型農業產業化契約的穩定性存在很大差異,在多種制約因素下,簽訂契約的主體對履約和違約的成本與收益不斷進行比較,最終做出履約或違約的理性選擇。因此,...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