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僅靠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并未使農業落后狀況得到根本改變的歷史事實的闡述,文章提出將土地權益關系的改革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并提出加強土地立法、明確土地制度中的權...
中國加入WTO后,農產品進口額逐年增加,2004年到2006年還出現連續三年的農產品貿易逆差。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就中國農產品進口的現狀、中國農產品進口在世界農產品進口中的地位、農產品貿易逆差、進口來源...
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組織制度創新,有專業合作社、社區合作社、經營性專業協會、經濟聯合體等四種類型。近幾年,鄉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但不同地區、不同生產經營領域和不同組織形...
立法對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抵押采取了嚴格限制的原則。新頒布的《物權法》仍然沿襲了這一精神,集體土地使用權在原則上不允許轉讓,也不允許設定抵押權。即使在特殊情況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抵押,相關的規定和管理措...
縣域經濟有四種發展模式:工業驅動型縣域可以依托大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應,或者發揚傳統文化、產業及體制優勢走內生型工業化之路,或者通過開放搞活獲得發展;農業驅動型縣域則應重視農業及其延伸產業的發展,努力提高...
...
本文從5個方面分析了農業技術進步對農戶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機制,同時利用1985—200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農業技術進步率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農村居民內部收入差距,但經歷了階段性的先擴大后...
劉偉平,男。福建省福州市人,1958年6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1982年福建林學院采運專業畢業并留校任教,1987年福建林學院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文章以中西部農村能人和浙江農村能人的抽樣調查數據為基礎,研究中國農村能人的規模、特征及多元作用。文章認為,新農村建設的微觀基礎是村域經濟,而農村能人在村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民的效仿學習機制和農...
很多農村社區公共品供給需要農民合作才能解決,正在推行的農村“村村通”工程的實踐為研究農民合作難題提供了契機。本文通過對安徽省6個縣84個行政村的調查,用Probit和Tobit模型對影響公共品合作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