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農業論文
    • 08月03日

      近代花生試驗改良的發展及其影響

      近代花生試驗改良的發展是近代農業科技體制化建設的成果。近代花生改良試驗與研究發端于19世紀末,是在傳統農學向實驗農學轉變的背景下展開。文章從栽培耕作試驗、純系育種試驗、抗病防蟲研究三個面向著墨,利用試...

    • 08月03日

      宋、明、清至民國時期“流民圖”及其歷史價值

      在我國,以繪畫形式來表現各種流民活動的實踐始于北宋,主要有孤本奏疏、刊印傳布和私藏買賣三種問世途徑。后經明清時期大力仿效推廣,"流民圖"內容不斷豐富,既常關注世間災饉百態,也悉心刻繪災害事件、流民形象...

    • 08月02日

      珠三角“代耕農”問題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基于各級政府政策文本的計量分析

      通過對網絡搜集到的與“代耕農”相關的政策文件進行計量分析,探索政府在“代耕農”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發現,中央政府在“代耕農”議題中存在普遍主義;地方政府在“分配性資源”與“權力性資源”的抉擇間存在...

    • 08月02日

      中國當代飼料工業的政策效應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飼料工業在國民經濟產業布局中誕生和發展,逐漸成長為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基礎產業。本文從新中國的糧食政策、飼料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對飼料工業的發展階段及其內涵特征加以宏觀考察和微觀剖析,...

    • 08月01日

      膳食結構與營養狀況:民國時期四川農民生活水平的量化分析

      民國時期四川農民的食物消費總量呈現遞增趨勢,消費結構以植物性消費為主,動物性食品明顯不足,受抗戰影響,消費總量明顯減少,食物結構更為失衡;消費總量和結構都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和階層差異。從營養學標準來看...

    • 08月01日

      金代黑龍江地區出土的鐵犁和農田耕作技術及農田面積的初步探討

      黑龍江地區出土了大量的金代鐵犁,鐵犁的類型多樣,功能各異。普遍采用了牛耕技術和壟作技術。耕地面積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城址附近,耕地已擴展到黑龍江附近,耕種面積和耕種技術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同時,我...

    • 07月31日

      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發生及其治理--基于黔東南州B村的實證調查

      連片特困地區是我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解決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問題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不只是經濟現象,貧困文化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基于黔東南州B村的調查表明:村寨中的知識符號、社...

    • 07月31日

      從河湖走向陂塘——宋代東南水利工程的變遷

      在農業開發從平原走向丘陵山地的背景下,宋代東南的水利工程也發生了變遷——從平原地區的河湖水利系統轉向丘陵山地的陂塘水利系統。這種變化影響深遠。河湖水利面臨的困難有大型水利工程耗費大量的人力與資金,更有...

    • 07月30日

      歷史時期南方水蜜桃發展探究

      南宋時期的《臨安志》首次記載了"水蜜桃"這個品種;隨后蕭山、臺州先后出現"水蜜桃"的記載,證實南宋時浙江地區已有水蜜桃大量種植。及至元代,水蜜桃傳播至鎮江,首次稱"桃中佳品"。明代時水蜜桃先后傳至福建...

    • 07月30日

      明清時期敖漢地區粟作農業發展芻論

      內蒙古敖漢地區是粟作農業的重要發祥地,有著近萬年的粟、黍栽培歷史,在經歷春秋戰國到遼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不斷交流、融合與開發之后,到明清兩代,更加進入了一個大規模開墾和建設時期,確立了當地傳統粟作農業...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