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華中地區煤炭消費總量以及火電、冶金、建材和化工行業煤炭消費量,基于無偏灰色(GM)、差分自回歸移動平均(ARIMA)、邏輯斯蒂(LOGISTIC)和人工神經網絡(ANN)模型,分別構建了各行業...
輸煤和輸電是解決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和消費區域不協調問題的兩種能源運輸方式。浩吉鐵路的投運大幅提升了北煤南運的運輸能力,縮減了運輸時間和成本,相對于特高壓輸電是否更具有經濟性成為關注的焦點。為了比較浩...
作為環境信息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碳信息披露對于在各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而言尤為重要。對于行業領先的公司,跟蹤和披露碳的使用足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牌聲譽并有效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闡述碳信息披露及其市...
梳理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具體的貿易目標,尤其是能源產品的貿易目標對中國煤炭、化工、油氣、新能源行業都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從進出口、行業發展等方面分析了對能源行業的影響程度,并對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執行情...
為研究機構投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收集我國20家煤炭業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相關數據,建立統計分析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機構投資者持股、獨立型機構投資者持股與煤炭業上市公司企業價值顯著...
人類長期使用化石能源帶來的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由需求端對綠色低碳能源的迫切需要所帶來的能源革命正在席卷世界能源市場。中國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卻并不容易。對于中國來說...
...
能源、經濟和生態環境相輔相成,它們之間的耦合協調發展評價可為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參考。基于2005—2017年黃河流域流經9個省(區)的數據,構建能源-經濟-環境(3E)系統耦合協調發展評價體系...
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強有力的能源保障。柴薪、煤炭、油氣、新核能,伴隨每一次能源時代更新換代的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作為上層建筑的治理體系也在不斷的運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成為實現現代能源治理體系...
選取2014—2018年煤炭類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通過對企業社會資本含義的綜述和分析,建立基于社會資本的煤炭企業協同創新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利用熵值法對煤炭類上市公司社會資本協同創新能力指標進行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