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20年第3期15-25,共11頁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邏輯與路徑——產業發展的視角

    作者:朱海波,聶鳳英

    摘要:從脫貧攻堅的“產業扶貧”到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折射出產業發展對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對深度貧困地區精準扶貧調研中發現的產業扶貧市場機制不彰、可持續性差問題,本文首先以新結構經濟學的“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理論為基礎,提出深度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框架,即應根據當地資源、人力、資本、企業家才能等生產要素的稟賦結構,依循“市場邏輯+政府邏輯”的雙重邏輯,培育和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形態,并構建多主體激勵相容的參與機制及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基于對深度貧困地區符合上述邏輯的產業扶貧模式的多案例分析,從微觀層面探討市場邏輯和政府邏輯如何協同推動扶貧產業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并帶動貧困戶獲取可持續的產業扶貧收益:企業發展與企業家才能的有效發揮將本地資源稟賦變成有市場的產品,政府因勢利導對企業進行扶持激勵并協調提供軟硬件服務,從而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并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扶貧產業;在可持續產業帶動下,貧困戶通過參與產業鏈訂單生產、直接就業,以及將土地租出、到戶扶貧資金入股企業等方式獲取收入,提高內生發展能力,從而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促進人的發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終目標。最后,就進一步推動深度貧困地區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關鍵詞:脫貧攻堅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新結構經濟學Poverty AlleviationDeep Poverty Areas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分類號: F323.8[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