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3年第4期440-445,共6頁

    我國彝族傳統農業的生物多樣性特點及其可持續發展

    作者:賴毅,嚴火其

    摘要:彝族傳統農業具有環境利用、作物種植以及畜牧養殖的多樣性。根據環境條件安排農作生產,利用混作、間作、套作、混牧以及農牧結合等生產技術模擬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彝族傳統農業獲得了良好的收益,維護了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現代農業以單一化規模生產取代傳統農業的多樣性,不論是“以糧為綱”還是“以錢為綱”的發展方式,帶來的是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加劇、災害性氣候頻發以及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發展適應環境特點的、適度規模化的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產,利用森林植被發展林下種養殖,應用現代生物多樣性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業產出和效益,將是彝族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選擇。

    發文機構: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 南京農業大學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

    關鍵詞:彝族農業生物多樣性傳統農業現代農業農業可持續發展Yi nationality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traditional agriculturemodem agriculture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分類號: X176[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