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3年第1期95-99,共5頁

    吉林省生態足跡動態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狀況評價分析

    作者:高標,房驕,何歡

    摘要:運用生態足跡理論計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態足跡與人均生態承載力,分析人均生態足跡與人均生態承載力的動態變化。結合生態赤字、生態協調系數、生態足跡多樣性指數、萬元GDP生態赤字、生態經濟系統發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續發展狀況,結果表明:人均生態足跡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長的趨勢,從1.7841hIn2/人增長到3.2013hm7人,人均生態承載力從1.3535hm2/人減少到1.3028hm2/人,生態赤字從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發展處于不可持續的狀態。在1998—2010年期間,生態協調系數都比較接近1.414,屬于基本不協調。生態足跡多樣性整體呈下降趨勢,發展能力指數由2.1429升到3.0902。萬元GDP生態赤字先升后降:從1998年的0.7308hm2/萬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萬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萬元。灰色預測模型顯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態足跡將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態承載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態赤字將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大科技創新、提高人民素質,否則,生態赤字將會不斷加大,可持續發展狀況進一步惡化。

    發文機構:白城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學院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關鍵詞:生態足跡可持續發展灰色預測生態承載力生態赤字吉林省ecological footpri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gray predictionecological capacityecological deficitJilin Province

    分類號: S-0[農業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