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2年第6期757-761,共5頁

    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復階段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作者:楊寧,鄒冬生,楊滿元,陳盛彬,陳志陽,林仲桂

    摘要:以典型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復階段為研究對象,采用空間代替時間序列方法,選用立地條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地、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個植被恢復階段,通過調查取樣和實驗分析,探索了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復階段以及同一恢復階段不同層次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時空變化,與不同植被恢復階段的植被類型和土壤理化特性變化的內在聯系及其互作效應。結果表明:隨著植被恢復演替的進行,土壤各層黏粒含量增加顯著(p〈0.01或p〈O.05),但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遞減趨勢,具體表現為:表層〉亞表層〉下層;土壤容重減小明顯(p〈0.05),隨土壤深度而呈遞增趨勢,具體表現為:表層〈亞表層〈下層;土壤有機質逐漸增加(p〉O.05),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遞減趨勢,表現出明顯的表聚性;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呈上升趨勢,由于植物根系及枯落物多少的差異,使得各營養成分的垂直分布各異;主成分揭示出土壤理化特征可作為評價植被改善土地質量的標準。這將豐富該地區植物生態學與恢復生態學的內容,為衡陽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

    發文機構: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實訓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生科院

    關鍵詞:土壤理化特征不同恢復階段紫色土衡陽soil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purple soilHengyang

    分類號: X171.1[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S153[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