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尤尤,胡清宇,段華平,卞新民
摘要:運用清單分析、等標負荷和聚類分析等方法,對江蘇省農業面源污染源、影響因子、空間分布特征等進行了分析與評價。結果表明:江蘇省農業面源污染化學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11P)絕對實物排放量分別為155.23×104t/a、62.34×104t/a、9.05×104t/a,相應的絕對等標排放量分別為7.76×104t/a、62.34×104t/a、45.23×104t/a。農業面源污染造成的COD、TN、TP的平均排放濃度分別為6.25mg/L、2.53mg/L、0.36mg/L,排放濃度地區差異顯示蘇北〉蘇中〉蘇南。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水質指數顯示,江蘇省均值為2.10,達到中度污染水平。其中徐州、連云港、宿遷處于嚴重污染狀態;淮安、鹽城、泰州處于中度污染狀態;南通、揚州處于輕度污染狀態;南京處于警戒狀態;無錫、常州、蘇州、鎮江處于安全狀態。主要污染物依次是TN、TP,其貢獻率分別為54.71%和38.86%;主要污染源依次是化肥施用、畜禽養殖、人糞尿、水產養殖,其貢獻率分別為30.75%、24.94%、16.85%、15.28%;在國土面積、農業產值和農村人口幾大因子中,農業產值是與污染物排放量相關性程度最高的因子。通過對“壓力-響應”的表征量進行聚類分析得出江蘇省農業面源污染的空間分布特征,其壓力和響應基本一致。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
關鍵詞:江蘇省農業面源污染壓力-響應源解析空間特征Jiangsu Province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tress-responsesource originspatial distribution
分類號: X501[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