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2年第5期632-635,共4頁

    桂西北棕色石灰土和紅壤有機碳礦化特征和差異

    作者:李楊,蘇以榮,何尋陽,王嬡華,鄭華,黎蕾,邱虎森,趙次嫻

    摘要:以桂西北兩種典型土壤為研究對象(棕色石灰土、紅壤),在25℃,100%空氣濕度條件下培養80d,測定培養期間土壤釋放CO2量、可溶性有機碳(DOC)和微生物量碳含量(MBC),研究桂西北土壤有機碳(SOC)礦化特征和差異。結果表明:SOC礦化在培養20d后達到穩定。80d培養結束后,棕色石灰土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別為0.21%。O.94%,0.88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別為0.52%,0.76%,1.21g/kg.h;紅壤SOC含量高的土壤,DOC/SOC、微生物熵以及土壤呼吸熵分別為0.76%,0.22%,5.06g/kg·h,SOC含量低的土壤分別為1.14%,O.60%,3.29g/kg·h。在棕色石灰土上,與SOC含量低的土壤相比,SOC含量高的土壤微生物熵大(p〈0.05),而土壤呼吸熵dx(p〈0.05);紅壤的情況與之相反。總體上,棕色石灰土C02釋放速率、累積釋放量、累積釋放率、土壤呼吸熵以及DOC/SOC均顯著小于紅壤;而微生物熵顯著大于紅壤。從SOC礦化角度反映了棕色石灰土有機碳較紅壤穩定,這對維持SOC水平,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結構,增加碳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喀斯特棕色石灰土紅壤有機碳礦化karstbrown limestone soilred soil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分類號: S158[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