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云蕾,盧凌霄,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
摘要:采用野外調查和室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喀斯特峰叢洼地森林土壤為研究對象,就土壤各粒徑團聚體中有機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以期反映森林類型對土壤團聚體及其養分循環的影響,為喀斯特地區植被恢復和生態重建的實施提供依據。結果表明:各森林土壤均以〉2mm大粒徑團聚體為主,占總團聚體的60%-80%。原生林土壤各粒徑團聚體平均有機碳含量較次生林、人工林分別高出48.11%和61.24%,次生林較人工林高出25.29%。各粒徑團聚體微生物量碳含量原生林較次生林、人工林分別高出18.13%和42.60%,次生林較人工林高出29.89%。各粒徑土壤團聚體微生物熵介于0.26%-1.00%,除桉樹林外,土壤各粒徑團聚體微生物熵隨著森林發展階段的遞進而降低。減少人為干擾有利于喀斯特地區森林土壤碳的固定和積累。團聚體粒徑對團聚體中有機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影響不顯著。側柏林和楓香林土壤團聚體中有機碳和微生物量碳較其他3種森林土壤的豐富,且微生物熵較低,是喀斯特地區植被恢復和生態重建的適宜樹種。
發文機構:廣西大學林學院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土壤團聚體土壤有機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喀斯特峰叢洼地soil aggregationsoil organic carbon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icrobial quotientdepressions betweenkarst hills
分類號: S154.34[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