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歡瑤,周萍,朱捍華,吳金水,鄒冬生
摘要:為研究區域景觀尺度土地利用方式變化對稻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利用野外實地采樣中1264個土壤樣點有機碳含量的調查,采用遙感和GIS手段,分析紅壤丘陵景觀1933-2005年的土地利用變化引起的稻田表層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研究區稻田與林地、茶園呈雙向演替機制,以林地轉變為稻田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變化方式,集中在高程50m-150 m內。稻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為14.3 g/kg,顯著大于林地(13.0 g/kg)和茶園(9.5 g/kg)(p〈0.01);且稻田土壤有機碳的變異系數僅為26.0%,明顯低于林地(55.5%)和茶園(50.9%)。1933-2005年間,由稻田轉變為其他利用方式(主要為林地和茶園)的面積為1233.53 hm2,共損失碳10015 t,而由其他利用方式轉變為稻田的面積為1598.90 hm2,共增加碳15372 t。總體而言,1933-2005年間稻田土壤表層碳庫呈增加的趨勢,表現為碳增匯;土壤有機碳儲量在高程50m-150 m內受土地利用變化影響的方向和程度最為顯著。因此,保護和增加50m-150 m高程內的稻田面積對于提升亞熱帶紅壤丘陵區的固碳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文機構:湖南農業大學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關鍵詞:紅壤丘陵景觀尺度有機碳土地利用變化red soil hillylandscape scaleorganic carbonland use change
分類號: S158.3[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