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09年第6期 744-747,共4頁

    甘肅隴中半干旱區旱作馬鈴薯水肥效應研究

    作者:豆新社,陳光榮,高世銘,郭天文,張國宏

    摘要:采用裂區試驗設計,以施鉀水平為主處理,補水時期為副處理,研究了補充供水和鉀素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補水和施鉀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條件,使馬鈴薯植株健壯、莖桿堅實、葉片較厚,增強光合作用能力,從而促使馬鈴薯塊莖增產優質。在隴中半干旱區,旱作馬鈴薯最佳補水時期是苗期(補水量為90m3/hm^2)。氯化鉀施用量為150kg/hm^2,馬鈴薯鮮薯產量最高為36324.97kg/hm2,經濟最佳投入量為127.48 kg/hm^2,對應的馬鈴薯鮮薯產量為35178.71kg/hm^2。在馬鈴薯生育前期土壤嚴重缺水,降水較少的情況下,苗期補水可改善土壤水分從而增加鉀肥的生物有效性,增加鉀肥的擴散,有利于馬鈴薯根系對鉀營養的吸收,鉀肥的利用效率較高,最高值為37.92kg/kg,而過量施用鉀肥其利用率下降。

    發文機構:慶陽市種子管理站 甘肅省農科院旱農所

    關鍵詞:馬鈴薯施鉀量補水時期產量鉀肥利用效率potatopotassium fertilizerdifferent stage of water supplementyieldefficiency of potassium

    分類號: S532[農業科學—作物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