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賚湖區域經濟發展過快,導致了生態環境問題和潛在危機。其原因在于: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缺乏系統的長遠考慮、政府業績評價過于重視經濟利益、對生態系統認識的局限性。克服這些問題,達賚湖區域的發展應當遵循以當...
系統研究了生態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幾種經濟類型的異同與缺陷,認為幾種經濟形態存在視角狹隘、目標內涵的重復性表述、實踐指導性不足、發展界限模糊等問題;結合超循環理論中的反應循環、催化循環和...
3月4日,“千人計劃”入選者,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終身教授彭長輝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作題為:“GlobalChangeandEcologicalForecasting”的學術報告。...
摘要:為了解成都平原土壤砷、汞的污染狀況,揭示不同農地利用方式對土壤砷、汞含量的積累特征,本文以都江堰為研究區域,采集了不同農地利用下73個土壤樣點,測定樣品中砷、汞含量。結果表明,樣點土壤砷平均含量...
3月10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啟動了我國亞熱帶地區第一塊“25公頃喀斯特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動態監測大樣地”的建設。大樣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部的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2月22至23日,中國科學院院院士、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等一行8人應邀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
供試土壤采自桃源站紅壤旱地稻草覆蓋定位試驗,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態性(T—RFLP)分子技術研究不同稻草覆蓋量對土壤中含phzF基因的熒光假單胞菌種群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化肥處理相比,低量...
利用2000—2011年甘肅省農業投入的六大類碳源相關數據,對甘肅省歷年農地利用碳排放量進行測算。分析得出:從2000年起,甘肅省農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分別以年均6.0%和5.8%的增速上升。六...
近幾十年來的楊樹大面積種植引發了人們對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惡化的擔憂。本研究以11齡與5齡楊樹林為對象,以鄰近的典型濕地植被南荻為對照,擬闡明楊樹人工林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對土壤物理...
渭干河-庫車河三角洲綠洲是新疆的棉花主要生產區域之一,準確掌握該區種棉面積及空間分布情況,對新疆棉田的優化布局和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TM遙感影像及野外調查數據,建立研究區典型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