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對峽谷型喀斯特水田(ST)、旱地(HD)、草地(CD)、灌叢(GC)、人工林(RGL)、次生林(CSL)6類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探討不同生態系統土壤養分及其生態化學計量特征。結果...
采用田間小區試驗,研究有機物料、鈍化劑及其配施對南方典型酸性低環境容量土壤黑麥草生長與吸收積累cd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處理比施化肥處理增產35.76%(p〈0.05),其他處理間產量無顯著差異...
從虛擬水戰略視角出發,運用定量模型方法,分別構建虛擬水戰略背景下的農業與工業生產布局診斷與調整模型,以湖南14個地區為研究對象,對各區工農業生產布局與水資源之間的匹配關系進行科學診斷。結果表明,湖南農...
本試驗旨在初步探究并比較安琪與樂斯福兩種不同來源酵母對奶牛瘤胃發酵特性的作用,預測其對奶牛生產性能可能的影響,從而為研究酵母在反芻家畜生產中營養生理調控提供理論依據。采用單因子區組試驗設計,兩種活性酵...
以長江三角洲為研究區域,構建鄉村性RI理論公式,測度2000—2012年縣域單元的鄉村性;通過Moran’s I、LISA集聚圖及空間變差函數,對轉型期長三角縣域鄉村性空間格局特征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結...
根據嘉魚縣1957—2012年的氣象資料,利用ThomthwaiteMemoria模型,分析了氣候變化對該縣氣候生產力的影響情況。結果表明:(1)近56年嘉魚縣氣候經歷了冷干-冷濕-暖濕的轉變,年均溫...
國家實施重點生態工程以來,內蒙古生態工程取得了明顯效果,初步實現了整體遏制和治理區明顯好轉,草原植被蓋度明顯提高,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明顯增加,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積...
“業態”概念肇始于零售業領域,逐漸拓展到其他產業領域。農業業態是指不同農產品(服務)、農業經營方式和農業經營組織形式通過組合所呈現的形態。農業新業態的內涵則是指具有可持續與穩定成長性,能達到一定規模的...
為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提出的建設濱海開發帶、發展特色農業的部署,調查了河北沿海地區特色種植業、特色林果業、特色養殖業、特色加工業及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確認資源稟賦誘導、...
本文從產業間和產業內結構兩方面,闡述了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林業產業演進歷程;并運用區位商法理論對林區林業主導產業進行識別。研究結果表明,林區林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化,但仍需進一步優化:應選擇木制品制造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