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寒地粳稻松粳6號和寒地超級稻松粳9號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條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運籌對寒地水稻莖蘗動態、有效穗數、分蘗成穗率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減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兩品種分蘗數到達...
試驗以超級稻品種松粳9號和常規稻品種松粳6號為試驗材料,研究了寒地粳稻不同群體條件下干物質積累規律,探討了插秧密度對干物質積累以及產量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一定的插秧密度范圍內,松粳6號和松粳9號群...
城市化離不開資源環境的支撐和保障,而城市化的發展又必然對資源環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運用"縱向拉開檔次法"對咸陽市1989-2009年間的城市...
本文用溶液培養的方法,研究了光照(200μmol/m2.s、400μmol/m2.s)及N濃度(0.4mmol/L、4 mmol/L)對不同氮效率玉米自交系(478、Baici)生長及N素吸收的影響。...
能值理論是一種定量研究生態經濟系統各種能量流轉換機理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利用能值分析理論與方法,選取2000~2008年的原始數據,對長沙市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能值投入產出結構和主要能值指標進行了定量分...
以"兩型社會"城市—武漢市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變化數據,對其2000-2008年生態服務價值和生態承載力進行計算和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工業化發展階段等理論判斷和預測武漢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利用靜態暗箱/氣相色譜法連續兩個生長季(2003-2004年)對三江平原小葉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澤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進行野外原位觀測。結果表明:兩種類型濕地的生長季均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三...
6月15-16日,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在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站對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主持的院西部行動計劃二期項目"西南喀斯特生態系統退化機制與適應性修復研究"進行了...
為了深入研究作物耐逆境脅迫的分子機制和發現新的水稻耐逆基因,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術與水稻表達芯片(含51,279個轉錄本),分析了培矮64S不同生長發育時期、不同組織器官全基因組在低溫、...
以實生歐李群體為試材,采用掃描電鏡觀測方法,研究同一生境條件下歐李花粉超微形態結構以及花粉和成熟期果實中礦質元素含量變化及其相關關系,以期為歐李礦質營養代謝機制和鈣高效基因型早期篩選提供理論參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