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地統計和GIS技術,研究陜西省隴縣耕地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的空間分布特征,探討地形因子對養分空間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機質、有效磷和堿解氮含量均處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鉀含量...
以亞熱帶紅壤小流域為研究區域,選取2m底寬、1m深的小型農田排水溝渠,種植美人蕉(Cannaindica)、狐尾藻(Myriophy Uumspicatum)、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
本研究以光溫敏核不育系P88S為受體材料,用農桿菌法進行轉化,并對獲得的轉基因植株進行分子鑒定及性狀鑒定。結果顯示:Bar基因和CrylCa基因在水稻P88S中成功整合并表達。光溫敏核不育系P88S經...
本文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兩個方面對山東省大棚與露地蔬菜種植效益進行比較分析,并對效益差異性的原因進行解釋。研究結果表明:1998—2009年山東省大棚蔬菜生產相對露地蔬菜及全國平均大棚蔬菜均一直具有顯...
12月16至17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2011年度紀檢監察審計工作總結會在長沙召開,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作為東道主協辦了此次會議。...
運用灰色系統模型,在分析1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糧食產量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分別按溫飽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糧食消費水平對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對未來云南糧食產能安...
12月19至20日,中科院黨組成員、中紀委駐院紀檢組組長李志剛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視察工作,并深入該所洞庭湖濕地站考察。...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教授訪問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并作題為《科學研究的思考》的學術報告。朱作言院士在報告中對我國科學研究的狀況進行了分析,...
本文從投入強度、利用程度、產出效果和持續狀況四個層面構建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分析了1994—2008年河北省耕地集約利用水平及障礙因子。研究結果表明:(1)1994—20...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作為促進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手段,為“兩型社會”背景下武漢城市圈建設中如何實現集約節約用地,切實保護耕地的目標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過分析武漢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