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發展具有生產、加工、區位與生態等比較優勢。依托這些比較優勢,通過建立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農業示范基地,推進安徽農業現代化發展。在四大基地建設過程中,應重點推進優勢農產品生產與基地建設,...
2月4日,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歐陽志云研究員應邀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為該所師生做了題為“生態服務功能與生態管理”的學術報告。亞熱帶所所長兼環江喀斯特站站長王克林研究員主持了報...
本文研究了黃瓜栽培條件下,醋糟、牛糞和菇渣不同體積配比基質(純醋糟C,醋糟+菇渣CG,醋糟+牛糞CN和醋糟+菇渣+牛糞CGN)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變化規律及其與基質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基質...
3月1日至2日,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蘇以榮研究員參與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低產田改良科技工程”項目中“西部水土流失和瘠薄干旱中低產田改良技術集成示范”課題2012年度總結及2013年實施方...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茶葉貿易的概況,然后利用出口價格、國際市場占有率和顯示性對稱比較優勢指數三個指標對我國茶葉國際競爭力進行評價,并運用引力模型對影響我國茶葉出口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
利用紅壤稻田施肥定位試驗,研究了水稻關鍵生育期及經休閑期后土壤固定態銨(FA)的動態變化規律。結果表明,稻田土壤FA含量范圍為128.6 mg/kg-235.1 mg/kg,占土壤全氮的比值為5.8%...
4月1日,中國科學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英國阿伯丁大學Gerald Edward Lobley教授正式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工作。Gerald Edward Lobley此次到該所工作,主要開展反芻動...
文章通過構建人地關系狀態模型和人地關系演進與城鎮化關系分析模型,對甘南州人地關系狀態演進、人地關系演進與城鎮化發展的關系和程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地關系演進狀態系數從1978年的0....
從農業資源、農業科技投入、農業生態環境、農村社會保障、農業生產條件角度,分析了當前河北省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存在的問題。基于經濟發展、環境支撐、資源承載、科技提升和社會保障五方面,建立農業循環經濟建設評價...
棉花是新疆兵團不可替代的經濟農作物,是兵團職工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導致手采棉成本大幅上升,機采棉成為兵團棉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比較分析機采棉和手采棉的經濟效益,認為棉花機械化采...